“‘电化长江’不仅要实现船舶能源的绿色转型,更要站在现代产业链、供应链协同层面来推动,使其成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统一行动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北省宜昌市市长马泽江表示,要加快“电化长江”建设,打造“电化长江”示范区,引领船舶能源革命,助推中国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。
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,宜昌是“电化长江”的策源地之一。2015年4月,长江上的第一批岸电设备就诞生在三峡库区的沙湾锚地。宜昌率先在三峡库坝区开展岸电试点,通过建设锚地岸电、码头岸电,推动新建船舶同步安装受电设施,掀起了一场“以电代油”的能源革命。
马泽江介绍,目前宜昌沿江8个县(市、区)67个码头建成168台套岸电设施,岸电供电容量2.87万千伏安,三峡库坝区港口已彻底告别昔日柴油机轰鸣、船舶油烟四散的现象。
“岸电改造只是第一步,要把长江黄金水道建成绿色航道,必须从源头做起,让新能源船舶成为长江航运的主力。”马泽江说,宜昌与三峡集团、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,围绕船舶的大型化、标准化,特别是绿色化、智能化,进行了一系列探索,重点突破纯电动货运船舶技术瓶颈。
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旅游船“长江三峡1”号、全国内河首艘氢能源公务船“三峡氢舟1”号、全国首艘油气双燃料三峡船型示范船舶“帆盛102”号、全国首艘油气电三能源混合动力船舶“理航渝建1”号……近年来,一批批绿色智能船型相继在宜昌建造下水。为引导航运企业发展先进船型,宜昌积极出台补贴、税收、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,对新能源船舶、使用岸电的船舶给予优先靠泊、优先过闸等待遇。
近年来,宜昌依托占全国15%的磷矿、10%的石墨等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等锂电关键材料,延伸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绿色能源产业。宁德时代、楚能新能源等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入驻,已基本形成了涵盖正负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,为“电化长江”提供了强大能源支撑,注入了“零碳”活力。
“我们坚持主动作为、以点带面,加快推进公务船舶、旅游车船、运矿车船、港口作业船舶及清江内河船舶电动化。”马泽江说,宜昌积极引进头部企业,加快宜昌船舶工业园枝江园区和宜都园区、新能源船舶产业创新秭归示范基地和长阳维保基地“两园区、两基地”建设,全面提升电机、电池、电控系统制造能力,形成既有龙头又有配套的完整产业链。
马泽江透露,宜昌已启动实施155艘公务船电动化更新替代三年行动,今年计划完成更新47艘。目前,全市在建新能源船舶达到23艘。预计到2026年,全市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。
宜昌已在全国率先开展“电化长江”路径研究。马泽江表示,宜昌将努力成为新能源船舶动力升级的标准输出地、技术创新地,并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,打造世界级宜昌。
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思远)